難盈利、燒錢、報廢丟失率高等,這些在國內共享單車普遍存在的問題,在limebike這家美國共享單車企業身上,幾乎均不存在。
據其創始人鮑周佳(Brad Bao)稱Limebike目前在美市場份額是第二名的3-4倍,是第三名的7-8倍,且這種差距在2017年底呈現繼續擴大的趨勢。
一、誕生緣由
在中國境內競爭到刺刀見紅、不分勝負的共享單車行業,在美國是怎樣做到行業、且實現盈利的?首先不得不提其創始人鮑周佳的履歷——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的鮑周佳曾經擔任8年騰訊美國總經理,他在采訪中兩次頗驕傲得表示,美版微信名字WeChat還是他取的。
2013年4月3日,創立了昆仲資本(美國),在中美之間跨境投資了超過50家公司,主要專注于早期創業公司。2016年7月,摩拜天使投資人與董事長李斌與昆仲資本提及摩拜,于是公司對其及整個共享單車行業做了相應研究。但由于昆仲資本作為專注早期的跨境基金,且在國內市場單品經濟上稍有顧慮,于是放棄投資,轉看歐美市場的機會。
鮑周佳表示,經過一番調研,團隊發現,一方面,歐美受眾與國內不同,更注重信譽體系;其次,歐美單體經濟發展也相對完善,成本由國內自行車制造商解決的情況下,定價1美金可以很好地解決團隊的核心疑慮——盈利問題。
另一方面,歐美不太會出現過度競爭,鮑周佳表示,原因包括創業者自己的偏好、資本的支持與管制均衡等方面。
最后,中國人創業共享單車項目,具備天然優勢——包括對產業鏈深度的了解與垂直整合的能力、對當地用戶與市場的深度理解能力,以及足夠的資金能力。“畢竟共享單車仍是注重規模效應的商業模式,隨意投放十臺二十臺車完全沒有意義。”
鮑周佳對雷鋒網稱,團隊用了將近六個月的時間,將整個美國市場、用戶、政策、法規、潛在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等因素均作了深入研究,最后決定,自己來做這件事情。
2017年3月,Limebike正式成立,到目前為止,在運營半年時間內,完成的騎行總量已達到100萬次,已覆蓋美國25個城市和12個大學城,包括西雅圖、華盛頓特區、波士頓、洛杉磯等美國主要城市,在全美范圍平均每次騎行時間為7分25秒,騎行距離為0.99英里。
據了解,至目前,Limebike共獲得6200萬美元融資,投資者包括硅谷地區知名風投Andreeseen Horowitz、 IDG、DCM等,其創始人預計,公司將在明年落地100個城市與50家學校,收入超過1億美元,并在季度于部分市場實現盈利。
二、領先優勢
Limebike憑什么能夠在海外市場做到行業?
鮑周佳介紹了Limebike具備的幾點獨特優勢:
,Limebike與城市與學校之間是合作關系,鮑周佳表示,Limebike與每個城市與學校的合作都有license或許可證,在將近30個城市中大半都是經營,擁有經營許可證,鮑周佳認為,這是相對于國內市場來講的一大優勢。
第二,沒有競爭壁壘的市場很容易陷入過度競爭,其結果,正如國內共享單車市場所呈現的混亂局面,更高峰時有70家企業同時在做,“別說賺錢,連資金鏈都未必能夠順利接上。”而在歐美市場,采取與城市合作的方式,鮑周佳表示,可以讓Limebike更專注于產品和服務,與城市之間建立一定的服務標準體系,實現有收入、有盈利。“這是Limebike自身制定的行業規則,而沒半小時一美金的價格標準,也是由Limebike首先制定。”
第三,鮑周佳表示,Limebike的商業模式,自身是可以承受高成本支出的。例如歐美公路環境與國內有很大差別,例如西雅圖、舊金山等,山路多崎嶇,對車輛的質量要求更高。Limebike基本車型均是三速車,在山路多的城市提供八速車,車輛尺寸一般也是26寸大小。
此外,鮑周佳透露,Limebike正在研發電動助力車與電滑板,基于歐美用戶不同于國內騎著自行車長大的用戶,他們一般是玩著滑板長大。
第四,借力到中國多年積累的生產制造能力,這是Limebike于歐美共享單車行業內具備的核心競爭優勢。
鮑周佳表示,Limebike的自行車制造商系天津富士達,屬于全球更大自行車生產制造商,今年預期產量2400萬臺,天津富士達在中國市場之外,與Limebike系合作,只為海外共享單車企業Limebike生產制造,而其聯合創始人也是Limebike B輪投資人之一。
第五,更有競爭力的一美元定價。考察過國內共享單車企業每半小時一元人民幣的價格定位,Limebike就仿效著把價格訂到了一美元嗎?鮑周佳向雷鋒網解釋了其背后的商業考量。
他表示,一方面,相較于國內一兩元人民幣的公交車費,美國公交需要2.5美元,且半小時一趟,時間成本很高。而從政府角度出發,每人每票2.5美元的定價之外,政府是需要補貼8.5美元的,所以總成本在10美元左右。此外,美國打車起步價7-10美元,自己開車停車費10美元以上,因此定價為3-4美元實際更合理,但仍是選擇一美元,一方面是希望更多人通過騎行減少交通堵塞與污染,另一方面,通過這種價位,直接使得傳統自行車無力競爭。
總之,鮑周佳表示,很多人只看表面,以為共享單車企業從國內走向世界,就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模型在全球的一個簡單復制,但從根本而言,需要看其產業結構與核心優勢,“很多人不會這樣看問題,也就挖掘不出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
Limebike還有一點不同于國內共享單車企業的優勢特點——不收取押金。
鮑周佳解釋稱,一方面,美國是頗重信譽的社會,連租車都不收取押金,出租單車不收押金也是對用戶基本的尊重;其次,從該法律上講,押金屬于專款專用,如果非法使用,則與非法集資無區別,所以Limebike直接不收。
刨除押金,Limebike的商業模式就是純粹的綁定信用卡、單次付費制度,但Limebike會提倡用戶預支付,類似充值卡,一次充值五到十次的金額。一方面解決押金灰色地帶的問題,另一方面提高用戶體驗,鮑周佳表示。
三、行業格局
鮑周佳表示,國內共享單車行業格局已基本明朗——一是摩拜ofo作為行業前二,究竟是否合并的問題看;二是三四線城市的其他單車品牌是或否還有突圍機會。
談到前段時間共享單車“死亡潮”,鮑周佳對雷鋒網表示,很多企業的死亡,是由其商業本質決定的,包括定位、創始人與創始團隊特質、機遇把握問題等。
歐美市場則簡單許多,鮑周佳表示,目前美國共享單車市場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是傳統有樁車,基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一類是跟在Limebike身后幾個小的追隨者,但是,鮑周佳稱,無論在資金、產品、垂直整合能力、以及團隊經驗素質、與政府關系維護等方面,均差了很多倍;
最后一類就是進軍海外市場的摩拜與ofo。
據了解,今年9月,摩拜單車正是登錄美國華盛頓,開始開辟北美市場,這也是摩拜進入的全球第八個;而ofo進入美國的城市則稍多,截至今年11月7日,ofo宣布進入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也是ofo小黃車在美國常駐的第十座城市。但鮑周佳對雷鋒網表示,ofo車輛在城市內的市場占有率盡是Limebike的六分之一左右,單車數量是Limebike的四分之一左右。
此外,Limebike基于時間優勢以及本土優勢,與多數城市簽訂合作條約,這也是ofo目前正在積極爭取的方向。鮑周佳開玩笑稱,美國政府人士聽說中國共享單車企業要進來,上網一搜索,入眼的都是堆成山的車輛,“對這種情況他們其實是有些怕的,擔心這種失控狀況出現在本城市內怎么辦,所以他們采取很謹慎的態度。”
今年3月,LimeBike 獲得來自 IDG資本、硅谷風投機構 Andreeseen Horowitz(A16Z)、DCM、德迅投資、微光創投、七海資本、丹華資本、天使投資人王剛以及Uphonest Capital等1200萬美元A輪融資;10月,完成5000萬美元B輪融資,由對沖基金Coatue Management領投,其他新加入的投資人包括GGV紀源資本、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Section 32 、AME Cloud、富士達聯合創始人,以及斯坦福大學孵化器Start-X基金。此外,美國NBA球星凱文.杜蘭特也參與,A輪投資人繼續跟投。
2017年即將結束,LimeBike將在年底前于美國投放6—10萬輛共享單車,目標服務全美30個以上城市和校園,并計劃登陸歐洲市場。
專業網站、小程序開發
聯系電話:133 0231 9089 王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