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營銷微信公眾平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當然如果微信公眾平臺做得好,賺錢其實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如何利用公眾號平臺更容易賺錢,有很多人想過,有很多人認為這個不太好干,其實微信公眾平臺做好了賺錢是不難的,那么要如何實現更容易賺錢呢?
如何才能賺到廣告主的“酬勞”呢?通常在內容推送的結尾處嵌入了一個電商廣告的圖文鏈接,而這些廣告可能是賣服飾,賣表,賣藥,也可能是某些展會的門票等等,廣告主的選擇是微信隨機的。比如有一篇文章的最終曝光量達到30000次,廣告點擊次數有500多次,點擊量為1.6%多一點,最終轉化為到賬217.56元。那么這樣平均算下來,一次點擊能賺4毛2。按照點擊率看來,粉絲看到這個廣告不算,還是要點進去才是轉換成運營者的酬勞。
大多數的自媒體創作者和運營者在和筆者公眾賬號粉絲差不多的基礎上其收入還是和筆者相當的(基本都是在5毛上下,近期業內的點擊收益在波動中略微下降)這樣就讓每篇推送的內容能有多少讀者成為了重要的考量。如何讓推送的內容吸引粉絲去點擊去看則成了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但是更多有名的大V和自媒體則更加依靠流量主的功能去獲得收入,像財經作家吳曉波則以30多萬粉絲數量,收獲近300萬元廣告收入。那么為何會有這么大差別?一位自媒體寫作者坦言,以自媒體普遍的廣告收入水平來說,吳曉波更像個特例。像‘羅輯思維’、吳曉波,他們原先就有不小的讀者群,牌子一響自然有廣告商直接和他們對接、談提成。和不少白手起家的作者不一樣”。玩法當然也跟我們等草根做出的公眾號不同。
某業內人士坦言:“單看流量主,簡單分本地,草根,小眾,大V,購物等不同類型公眾號操作手法不同,同樣八萬粉絲上下的公眾號有的一個月收入不足一千塊錢到幾萬塊都不等。一些訂閱數在千萬量級的公眾號廣告收入就能達到數萬元。訂閱人數越多、廣告收入越多仍然是一條鐵律。”
那么問題來了,受益始終是以粉絲量為基礎的。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戶去讀你推送的內容,那么這樣才有機會讓他們去點擊下面的廣告?首先,你要有足夠多的粉絲數,粉絲多了,看的人也會多,那么點擊的人也會變多。所以一切的歸根到底是如何吸引粉絲去關注你的微信公眾號?想必這也是無數自媒體所考慮的事情。很多運營者白手起家,開始搭建自己感興趣的公眾號,從無到有,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絕大多數的運營者完全是不懂開發和技術的。那么他們依靠什么來獲取粉絲數?無法以下幾種。
1、靠朋友口碑傳播公眾號
這種方法獲得的粉絲是最真實和最直接的,但是也是最難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粉絲的。原因無非是自己人脈圈是否足夠大,朋友是否會分享你公眾號推送的內容,你公眾號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好處?如果以上全無,那么想要靠這種辦法推廣自己的公眾號是困難的,早期積累反饋和鐵桿用戶還可以用一下。
2、通過辛勤不斷的推送內容
堅持每天推送,并非易事。筆者經常看到分享給大家的好思路,十天半月后,熱度退卻不了了之的占了絕大多數。同時需要有一個重要前提是,通過這種方法,你先要有基礎粉絲,并且你推送的內容質量足夠高,值得讓你的批粉絲去分享你的內容。粉絲會慢慢增長起來的。所謂守得住寂寞才能享受得繁華。如果你沒有批屬于你的粉絲,并且你推送的內容也毫無質量可研,那么粉絲數也必然是增加緩慢的。
3、廣告宣傳
這種辦法不在討論范圍之內,土豪手法,燒錢換粉絲。當下已經過了幾波行情,無論什么樣的手法最終的粉絲獲取成本早已是兩年前的十倍都不止,目前是2元一個打底。
4、做活動吸引粉絲
活動的做法很多,靠創意靠贈送禮物或者獎品來吸引粉絲,好處也是能夠直接快速的獲取。壞處也一樣,是燒錢,并且可能后期掉粉會比較嚴重。需要投入相當的精力和創意。一般都需要專門的團隊和個人去維護了。
5、外部導流推廣
方法各異,資源不同,手段看個人。微信的角度看是歡迎從微信以外的媒體和人群導向微信內的。而筆記打擊內部大號帶小號等信息內循環的方式的。
那么說了以上幾種獲取粉絲的方式,其前提是你要有一個豐富完善的公眾號保障在粉絲進入和看到內容時,對公眾號發生興趣。如果你沒有一個看起來正常的公眾號,用戶為什么去關注你。所以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完善的公眾號也是重中之重。對于筆者來說,吸引粉絲之后如何留住粉絲也是筆者所考慮的。不然粉絲每天盯著推送的文章,我們看著推送后的取關數,畫面太美。
作為微信創業的新方法,要成為流量主,根本公眾號對應的粉絲質量和粉絲數量,CPC點擊收益的方式決定了從流量主收益的可能,與服務引導好粉絲的重要性,即運營之道。